寸、关、尺三部脉之上下,以候阴阳五藏升降也。夫误下,额汗微喘,若小便不利,是湿家额汗之喘,未可言死也。
成无己曰:宿食在中下脘,则宜下,宿食在上脘,则当吐。 气未应至而先至者,是来气有余也。
黄耆建中汤,创建中外两虚,非单谓里急一证之治也。此真藏已见,故死。
今人以刀锉如麻豆大,此□咀古秤惟有铢两,而无分名。今初下利即不欲食,以有宿食故也。
寸口脉缓而迟,缓则阳气长,其色鲜,其颜光,其声商,毛发长;迟则阴气盛,骨髓生,血脉满,肌肉紧,薄鲜□,阴阳相抱,荣卫俱行,刚柔相得,名曰强也。□下拘急而痛,即首条之两胠疼痛也。
寸口脉缓而迟,缓则阳气长,其色鲜,其颜光,其声商,毛发长;迟则阴气盛,骨髓生,血满,肌肉紧〔薄鲜□〕,阴阳相抱,荣卫俱行,刚柔相得,名曰强也。阴肿大而虚之「虚」字,当是「痛」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