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明病,□语,发潮热,脉滑而疾者,小承气汤主之。 <目录>卷二\辨合病并病脉证并治篇于葛根汤内,加半夏半升,余根据葛根汤法。
但其脉不弦紧而数,数者热也。兹则先烦后利,是脾家之正气实,故不受邪而与之争,因暴发烦热也。
若厥回发热,无汗利不止者,是厥阴邪热。况既加龙、蛎之固脱,亦不须芍药之酸收也。
少阴之脉微细,其常也。盖厥虽阴经俱有,然所属者厥阴也,故厥阴一病,不问寒热皆有厥,若无厥,则非厥阴也。
然阳已虚,津液已涸,即见少阴口燥咽干可下之证,若尺脉弱涩者,复不方有执曰:微者,阳气不充,故曰无阳,无阳则化不行,故汗不可发也。 惟气不宣通是以逆冷,故以柴胡凉表,芍药清中,此本肝胆之剂,而少阴用之者,为水木同源也。
然此方施之于形气实者,其肿可随愈也,若病后土虚,不能制水,肾虚不能行水大病差后,喜唾,久不了了,胸上有寒,当以丸药温之,宜理中丸。如狂者血自下,故用桃仁承气汤,因势而利导之,发狂者血不下,须用抵当汤。